一、动物蛋白与脂质在身体里是什么
(一)动物蛋白:身体的 “建筑材料”
1.来源丰富多样:动物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性食品中。肉类,如牛肉、猪肉、羊肉,是常见的高蛋白来源,其蛋白质含量因部位不同有所差异,但总体能为人体提供大量优质蛋白。
2.生理功能关键:从细胞层面看,动物蛋白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。肌肉的生长与修复依赖于充足的蛋白质摄入,每一次肌肉的锻炼刺激后,都需要蛋白质来合成新的肌纤维,使肌肉得以强壮。皮肤的弹性和光泽也与蛋白质密切相关,胶原蛋白作为皮肤中重要的蛋白质成分,能保持皮肤紧致,减少皱纹产生。
(二)动物脂质:能量储备与生理调节 “多面手”
1.多元的组成与来源:动物脂质主要包括脂肪和类脂。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,常见于动物的脂肪组织,如猪油、牛油、羊油等。
2.广泛的生理功能:动物脂质首先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库。当身体处于饥饿或能量消耗较大的状态时,脂肪会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,通过氧化过程释放出大量能量,为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提供动力。
二、过量摄入的危害
(一)动物蛋白过量:肾脏的沉重负担
1.加重肾脏代谢负荷:肾脏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承担着过滤和排泄废物的重任。当摄入过多动物蛋白时,蛋白质在体内经过代谢会产生大量含氮废物,如尿素、肌酐等。肾脏需要不断地对血液进行过滤,以清除这些代谢废物。长期处于高蛋白饮食状态下,肾脏的工作量会大幅增加,肾小球和肾小管持续高负荷运转,容易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。
2.影响钙代谢平衡:过量的动物蛋白摄入还会干扰人体的钙代谢。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,为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,身体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,导致钙从尿液中排出增加。
(二)动物脂质过量:心血管健康的 “隐形杀手”
1.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:过量摄入动物脂质,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,是导致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。饱和脂肪会显著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 - C)水平,这种 “坏胆固醇” 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,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反式脂肪酸不仅会升高 LDL - C,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 - C)水平,HDL - C 被称为 “好胆固醇”,具有逆向转运胆固醇、清除血管壁上脂质沉积的作用。
2.肥胖与代谢综合征:动物脂质的高热量特性使其成为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每克脂肪能提供 9 千卡的能量,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多。过量摄入动物脂质后,若身体消耗不完这些能量,多余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,导致体重增加。
三、合理摄入的科学建议
(一)合理选择食物
1.挑选低脂肪动物蛋白:选择瘦肉,如鸡肉、鱼肉等白肉,它们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;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乳制品,如低脂或脱脂牛奶、酸奶;可适量食用蛋清,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,需控制食用量。
2.增加植物蛋白摄入:用部分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,如豆类(黑豆、红豆等)、坚果、谷物、豆腐、豆浆等都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,且通常脂肪含量较低。
3.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:减少动物脂肪、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,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替代,如橄榄油、鱼油、坚果等,同时避免食用含反式脂肪的食物,如人造奶油、酥皮点心、油炸食品等。
(二)控制食物摄入量
1.计算蛋白需求量:根据年龄、性别和身体活动水平计算蛋白质的摄入量,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 0.8 克 / 千克体重至 1.2 克 / 千克体重的蛋白质即可,如体重 70 千克的人,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 56 - 84 克。
2.控制总体饮食量:避免过度饱食,采用小碗小盘,有助于控制每餐食物的分量,细嚼慢咽,让身体有足够时间产生饱腹感信号,防止进食过量。
(三)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
1.避免高温油炸:减少使用油炸、油煎等高脂肪的烹饪方法,可选择蒸、煮、炖、烤等方式,这样能减少食物中油脂的含量,如清蒸鱼、水煮蛋、清炖排骨等。
2.控制用油用量:即使是使用健康的油脂,也要注意控制用量,每人每日油脂摄入总量在 20 克 - 25 克左右。
(四)搭配其他食物
1.增加膳食纤维摄入: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它们可以增加饱腹感,减少脂质的吸收,还能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。
2.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: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,如全麦面包、糙米、燕麦等,与动物蛋白和健康脂肪搭配食用,保证营养均衡。
四、预防复发
1.抗癌治疗中:半年至1年间严禁食用四足哺乳动物。每日1个鸡蛋,1周可以食用2~3次鸡肉、白肉鱼、贝类、甲壳类食物。
2.预防复发:以每日1个鸡蛋、1次鸡肉、1次鱼类、1次贝类为基础,1周可食用1次四足哺乳动物类食物。http://gersoncn.com/post/kong-dong-wu-dan-bai-qc0.html
